华农00后学子拾金不昧,锦旗送到校园来!

发布者:大学生思政在线发布时间:2025-05-18浏览次数:10

善举如同种子

在岁月浇灌中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郭乐桦

这位00后女孩用一次拾金不昧的善举

为我们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美好精神品格

拾金不昧:一份等待归还的“初心”

去年9月的午后,郭乐桦在第六教学楼结束了她上午的课程,正打算回宿舍休息,她意外地在附近发现了一个被遗落的手提袋,仔细检查后,发现袋中的文件对失主来说极其重要。考虑到手提袋中文件的重要性,在原地等待失主无果后,郭乐桦立即向学院辅导员寻求帮助,经多方联络协调,心忧失物的陈女士顺利取回了遗失物品。

3月25日,为感谢郭乐桦拾金不昧的善举,失主陈女士专程来到华农,为她送来锦旗。“巍巍学府 人才辈出 拾金不昧 德才兼备”十六字的赞语讲述着郭乐桦向上向善的道德追求,她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捡到了失物立刻归还给失主,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华农学子应该做的事情。”面对赞誉,郭乐桦的回答展现出了华农学子的美好精神品格。

“那天很热,因为焦急,我也出了一身的汗,后背都湿透了。”郭乐桦回忆着那天的场景,她焦急地在原地等待失主,希望能将这些文件及时地归还给它们的主人。“但得知失主第一时间取回了遗失物品的消息,我心里十分开心!”郭乐桦说。这件事让她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积极的心态,给她带来了向身边人传播温暖的动力,“每做一份善事,我内心就会获得一份小小的自豪这些自豪埋藏在心里,助力我未来进一步提升我的道德修养,传承美德。”她身边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受到她的感染和鼓励,大家也都更加主动地去帮助他人,传播善意。

善念萌芽:家风传承与红色洗礼

这份毫不犹豫的善意,源于家庭与信念的双重滋养。郭乐桦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但特别注重孩子的道德培养。从幼儿园开始理解的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等中华传统美德,都成了郭乐桦的道德精神养料,父母在日常生活里以身作则的行善,也在郭乐桦心里默默种下了乐于助人的种子。

去年暑假,郭乐桦在革命烈士博物馆的志愿服务经历,则让这份善意有了更深的注脚。当抗战老兵颤抖着抚摸传信物品讲述生死信任时,让她深刻认识到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诚信与担当。如今,她归还一份文件,让这份善意与信任从未褪色。

德润青春:专业使命的实践注解

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郭乐桦对善举有着更深刻的思考。在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过程中,她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把社会道德思想,转化为个体行动。”专业理论的学习,让她认为自己更应该以身作则,用实践写下这份对理论的注解。

当“品格如花”“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赞誉纷至沓来,这个姑娘反而更加谦逊,“我们这代人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在未来是要成为建设国家的一份坚强的力量。我们现在是最蓬勃的力量,未来也会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些赞美与称号,是对我的认可与肯定。能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的自豪,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这次爱心传递之后,郭乐桦希望在校园里能做出表率,带动身边的同学们多做善事,哪怕事情微不足道,也要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她坚信,善事所蕴含的积极能量会化作同学们内心的力量,支撑并温暖着自己,而这份小小的善意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她表示未来也会继续将这一份善意继续传承下去,“这次小小的善事也化作我内心的力量,在未来我也会积极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努力让自己内心中的善意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善小常为

小善或者大善都是一种善事

多作为,在你内心种下一颗善意的种子

这颗种子会在你未来的每一次的善意的举动中

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为善良温暖的华农学子点赞

文字:学生融媒体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陈芷晴 周春燕 范丹丹 岑雨营

图片:学生融媒体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熊文熠

编辑:学工融媒体中心 李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