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华农学子这样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者:大学生思政在线发布时间:2025-05-18浏览次数:10

清明时节,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各学院组织开展“缅怀先贤先烈,勇担时代使命”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祭扫、沉浸式学习、专业实践等形式,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师生传承华农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强农兴农使命。  

4月4日,学工部(研工部)在卢永根院士雕塑前举行“缅怀华农先贤,勇担时代使命”主题活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岗值班领导、工作人员,各学院在岗值班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及学生代表齐聚现场。学工部主要负责同志宣读祭文,深情回顾卢永根院士毕生奉献农业科教事业的感人事迹:他潜心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培育30余个作物新品种;担任校长期间锐意改革,捐出毕生积蓄880余万元支持教育,践行“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初心。全体师生向卢永根院士雕塑行三鞠躬礼。学生代表、首届“永根班”成员钟海发言表示:“我们以卢院士为榜样,将‘永根精神’融入学习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青春守护粮食安全。”师生依次敬献白色与黄色菊花,庄严肃穆的仪式彰显华农人接续先贤遗志、矢志强农报国的信念。

校内,红色教育基地涌动追思热潮。植物保护学院于4月3日组织师生党员在昭阳湖畔院士广场、杀虫植物标本园同步开展“传承院士精神,勇担强农使命”主题活动。学生党员诵读丁颖、卢永根、赵善欢、庞雄飞等院士生平事迹,向赵善欢、庞雄飞院士雕像敬献鲜花,师生们誓言将院士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青马班成员赴丁颖院士雕像前瞻仰,以稻穗与鲜花寄托敬意,在笃学明德,躬行践履的誓言中传承科研报国初心。随后前往卢永根院士纪念馆,辅导员张忠伟结合展陈事迹讲授《弘扬布衣院士精神,争当强农兴农先锋》微团课,激励青年学子学习卢永根院士“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世节俭”的高尚品格;资源环境学院师生走进卢永根院士办公旧址,从斑驳的旧书桌、泛黄的育种手稿中感悟“布衣院士”一生节俭、一心报国的高尚品格,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黄锐敏动情说道:“站在卢院士的书桌前,那些密密麻麻的育种数据仿佛在诉说,科学报国就是他对党和人民最深情的告白。”

校外,烈士陵园内也回响着华农师生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及学院青马班师生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双语祭扫,学生党员张语手持自制“双语追思卡”,以中英文诵读《刑场上的婚礼》英烈事迹,青马班学员齐诵《国际歌》的浑厚声浪惊起群鸽盘旋。日语专业林同学在展柜前解析1927年日本《朝日新闻》将广州起义称为“赤色风暴”的意识形态偏见,坦言:“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译,更是精神的传递。我们要用外语架起理解革命精神的桥梁。”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党员于3月30日冒雨赴陵园祭扫,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重温入党誓词,透过历史照片与英雄事迹重温革命先烈壮烈征程;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师生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献上蚕丝编织的木棉花,教工党员易辉玉以《丝路丹心》微党课串联蚕桑科学与革命精神,从林觉民《与妻书》的“破茧·觉醒”到喻培伦烈士“织锦·担当”,诠释科研与信仰的百年共鸣。

青年学子在追思中叩问初心使命。外国语学院何同学凝视烈士纪念碑浮雕时哽咽:“周文雍烈士‘壮士头颅为党落’的绝笔诗,英文翻译虽难复刻平仄韵律,却让我更深刻理解了母语承载的精神重量。”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手捧赵善欢院士的学术手札坚定表示:“先辈在战火中坚持科研报国,我们更要守护好这片他们用生命耕耘的土地。”;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细雨寄哀思,青松映丹心。这场贯穿校内外、融合多学科特色的清明节主题活动,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华农师生以先贤精神为灯塔,以强农使命为担当,正奋力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壮丽篇章。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各学院

编辑:学工融媒体中心 李心悦